起风的草丛,挥舞着斑驳的光影,直击心灵的长调夹杂着马头琴声,身披绚丽蝴蝶昭德格的搏克手迈着粗犷的鹰步,一切都随勒勒车消失在冒着笑意的山岗……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草原,这才是跟团游蒙古包农家乐所感受不到的草原人文。
起风的山岗,吹来了低沉的马头琴声,还有草原牧民那浑厚、高扬的天籁长调……不论群唱、对唱还是独唱;不论你听不听得懂蒙古语;每一秒都直击心灵让人如痴如醉,每一节音符都打在我的心坎发出回响;害羞的身体虽还是按捺不动,但诚实的灵魂早已出窍,随着长调在草尖起舞;因为草原上的人儿天生会歌唱,因为长调民歌就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
不借助任何音响设备的原生态长调清唱和这空旷的山岗草野真是绝配,现场带来的震撼是舞台秀所无法比拟的,身着家乡特色服饰的牧民一家往草地上一站,就已经是一副壮阔的画面。蒙古族长调民歌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怎么能被圈养在演播厅、舞台上?
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的蒙古族长调是流淌在草原人民血液里的音乐,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草原人民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人生感情和艺术的感悟,同时也是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在演艺厅、竞技场里欣赏蒙古族男儿三艺时,你会当成一场演出来看,而当四位真正的职业搏克手,身披绚丽的蝴蝶昭德格,从草原那头跳着粗犷的鹰步跑来时,带来地动山摇般的震撼,仿若从电影走出的天降神兵。
搏克是蒙古族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它是蒙古族三大运动(摔跤、赛马、射箭)之首,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西乌珠穆沁旗更是“素有蒙古搏克胜地”摔跤健将摇篮的美称,从历史至今获奖无数,涌现出很多搏克名将,“都仁扎那”更是这片草原一直传颂的传奇人物。
朋友来了,不仅有好酒好肉,还有蒙古果子、炒米、奶茶、奶皮子、酸马奶……热情好客是蒙古族人的一大标识,走进蒙古包一群人围坐,听非遗传承人讲述蒙古族长调、搏克、勒勒车的文化历史,会有种百家讲坛的既视感,这知识体量和权威性更是一般导游所无法企及的。
一般勒勒车队是由十几辆甚至几十辆车组成的,最前面的叫“忙豁仑”,为了不使车队走散,每头牛的犄角都用绳子相连,最后一辆车拴有大铃铛,叮当叮当地响,以便使前面的人能够听到。
夕阳下的勒勒车曾转动着草原最繁忙、最唯美的影像,曾赶着太阳游荡在天边,如今时代科技的进步让牧民轻松很多,但也消失了很多有味道的画面。如果我们不好好的保护传承这最有底蕴的东西,试想若干年后,草原上最多也只能剩下草了。
文章来源: 网络
发表评论